受環保高壓 成本 民營企業倒閉等因素影響 漲價潮開啟
2018年4~5月原紙市場又上演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價格大漲,尤其包裝用紙量******的瓦楞紙,價格一路飆升至接近6000元/噸,實屬罕見,箱板紙、白板紙等也緊跟其后,包裝用紙每噸一次上漲千余元,這無異于包裝行業的“大地震”,令諸多瓦楞包裝企業惶恐不安、措手不及,甚至叫苦連連。
諸多瓦楞包裝企業因為2018年3月原紙市場價格處于穩中略降的態勢,加之2018年春節前儲備了些庫存,所以在生產消耗之后,存在等待觀望的心態,沒有及時補充庫存。同時3月大都簽訂了新的包裝物供應合同,進入4月份只能高價進低價賣,顯然是虧本賺吆喝。這種被動狀況是“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”,只能依靠企業自身的實力挺住。諸多瓦楞包裝企業嘴上都喊著“原紙再漲價沒法干了”,但還是紛紛加入了搶購原紙的大軍行列。一時間原紙市場硝煙彌漫,一場爭搶原紙的大戰愈演愈烈,造紙廠發貨的車輛晝夜排起長龍,有些企業匯款稍遲些,原紙就發給了別的客戶,不得不重新排號等候。
紙廠人士:何時漲價不知道,可能老板一個電話就會漲!
2018年5月下旬至6月初,各造紙企業的包裝用原紙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調,那么進入下半年原紙價格行情如何呢?近日就這個問題筆者向玖龍、晨鳴、世紀陽光、山鷹、理文的幾位造紙行業銷售精英討教。得到的答案是:我們這一個月的行情都看不清楚,甭說半年了!
這話雖有對當前原紙市場變化無常的調侃與自嘲,但也道出了原紙市場的不確定性。大家一致認為:無論是否有不確定性,但凡事都有規律可循,原紙市場也不例外。分析判斷原紙的市場行情,一看造紙的原材料市場;二看國家對進口“固廢”的政策;三看包裝市場的需求;四看各家造紙公司的銷售策略;五看包裝用紙的進口量。
廢紙方面,近日由于國廢大盤指數下跌,國廢走勢整體走低,雖說后續各批外廢逐步發放少量配額,但預計不會出現外廢進口配額完全緊缺的情況。加之造紙企業對新材料的使用也加大了研發投入,農作物秸稈、蘆葦等已經可以替代廢紙作為原料。至于后續廢紙價格是否還會變臉,我們只能靜觀其變。
包裝市場方面,近年來,瓦楞包裝市場一直呈上升趨勢,尤其隨著電商、物流、快遞業的發展,就連各種蔬菜、瓜果等農產品也用瓦楞紙箱禮盒包裝。綜合分析,2018年下半年包裝市場需求穩中有升,使用包裝物的工業企業產能不斷擴大,新增制造企業也在逐步遞增,另外各種果蔬、糧油等農產品較2017年長勢良好,各地新型高科技農莊的興起,又為旺盛的包裝市場加了一把火。更為重要的是,5月之前因“貿易戰”受壓抑的出口商品,有望加速增長。這無疑對包裝市場是些極為利好的事情,當然勢必增加包裝原紙的需求。
由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局部地區造紙業停產、限產,造紙企業原紙庫存相對降低,針對這一狀況,造紙企業有可能會發起新一輪的漲價潮。至于是50元或100元持續上漲,還是一次漲幾百,或者一步漲到位,這要取決于造紙巨頭的引領和發力時機的選擇,如果上升到戰略層面,應該美其名曰營銷策略。其實說的現實些,無非是要把停產期間的損失補回來。有賺錢的機遇不抓住,豈不是傻瓜?正如一位造紙行業人士透露的:你要問我何時漲價,我雖然是銷售總監,但我不知道,公司高層也不一定知道。有可能老板早上睜開眼睛,一個電話就漲價!漲多少,也許100元,也許500、1000元,這說不準!